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知识 > 物联网 物联网

网管系统是物联网正常运行的保障

1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和现在我们所讨论的物联网,在内涵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目前,美国和欧盟通常使用“物联网”概念,日本和韩国则惯用“泛在网络”的概念。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信息通信技术的又一次重大创新,物联网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将远远超越互联网。物联网将成千上万的物体通过网络基础设施进行连接,这些物体通过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积极参与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换过程。物联网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因全球现有比人口多10倍的机器,物联网造就的机器通信(M2M)将带来万亿美元的新市场。现如今,物联网已经成为国内外最受关注的技术领域之一。

  (1)2004年,日本和韩国提出了“U-Japan”战略和“U-Korea”计划,目标是建设一个“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

  (2)2008年11月,IBM董事长兼CEO彭明盛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正式提出“智慧地球”(SmartPlanet)。2009年1月,“智慧地球”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3)2009年6月18日,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欧盟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应用将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带来极大贡献。

  (4)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的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提出:“我们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

  物联网的概念目前业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我们认为,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使之成为“智能物体”,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互联。

  2网络管理概述

  物联网与互联网基础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物联网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家用电器、安防设备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让所有物品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管理和监控,在此基础上实现融合的应用,最终为人们提供无所不在的全方位服务。物联网丰富多彩的业务实现是和具体的行业应用是离不开的,因此现有的多种技术手段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都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对于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系统,必须有一个可靠、有效、灵活且便利的管理系统作为它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网络管理作为一种共性支撑技术,不仅包括了现有的网络管理功能,还应有物联网特有的管理功能。本文从现有的电信网出发,探讨物联网特有的管理功能。

  一个可运营、可管理、可控、可信任的物联网网络,它的网络管理至少应包含配置管理功能、故障管理功能、性能管理功能、安全管理功能和计费管理功能。除配置管理和故障管理,其它部分要求比较简单,也基本上与传统电信网要求类似。因此我们将详细讨论配置管理功能和故障管理功能。

  物联网的终端与传统的用户终端相比,数量众多、功能相对简单、处理能力不高,某些应用中终端还有节能的要求。面对新的网络和设备特点,现有的网管系统和管理协议需要进行简化,以适应物联网通信的要求。

  3物联网配置管理

  物联网的配置管理包含了对现有网络(接入网、核心网等)的配置管理,同时根据物联网自身的特点,还有它的特有的一些功能需求。物联网的终端数量非常庞大,还可以自身通过不同的方式(预配置、自组织等)灵活的组成很多区域子网,也称作毛细管网。很多个这样的毛细管网通过网关接入到电信网络中,为上层的应用来提供服务。显然,在这样一个分布式的网络中,为每一个物联网终端设备分配一个可管理的地址(例如IP地址),让管理平台直接管理到每一个终端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物联网网关以下的区域子网内部可以有自己的地址识别机制和私有的管理协议,网关作为区域子网的中心控制器自主完成部分网管的功能。管理平台通过对网关的管理,间接的得到整个末梢网络的状态,并对其进行管理。

[返回]
沪ICP备12032527号-1 |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007号